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产业技术发展
    于游洋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12): 9-17.
    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增长极”功能,对推进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国内2005—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Topsis熵权法探究海洋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并通过障碍度因子模型分析影响系统发展的障碍因子,最后采用修正后的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国内海洋经济和数字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结果发现:(1)2005—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逐步增长,其中海洋经济增长略显平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数字经济先降后升,且发展速度极为迅速,其发展水平在2018年反超海洋经济;(2)海洋经济系统的主要障碍因子在2013年以前是远洋渔船数量,2013—2019年之间变化不一,数字经济系统主要障碍因子是信息技术服务业法人单位数;(3)两系统耦合协调程度逐渐增强,但未达到高度耦合状态。
  •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路径
    张小宁;回晶晶
    甘肃科技纵横. 2025, 54(01): 1-7.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文章以甘肃省研发投入靠前的重点企业为研究对象,聚焦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对兰州、金昌、庆阳等7个市州的31家企业展开调研,深入分析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模式、问题及对策。研究发现,甘肃省科技成果转化呈现积极发展态势,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体系不断健全,科技成果供给和交易额持续增长。为此,文章提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统筹落实、持续开展产业研究、优化科技项目指南、建立科技成果分级分类管理清单等建议,以期为甘肃省乃至其他地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参考,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路径
    许爱萍
    甘肃科技纵横. 2025, 54(01): 8-16.
    科技园区最早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文章对国外科技园区竞争发展的本质经验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成功园区在其建立基础方面,往往具有长期积淀的资源禀赋;在竞争策略方面,注重不断推动产业集群化、特色化发展;在运行机制方面,着力推进高效包容的运营管理体制;在创新方面,打造形成了“五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制;在园区活力方面,推动建立三生合一的产业生态环境。文章以天津滨海高新区为案例,对建立基础、竞争策略、运行机制、创新、活力提升等方面的经验进行分析。基于此,国内各园区应紧抓发展机遇,对标复制推广天津滨海高新区建设经验,推动园区竞争力的提升。
  • 邹宇桢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06): 1-10.
    为促进中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采用DEA方法对2016—2020年全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的电力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对其时间和空间变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6—2020年在中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外)电力行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为1.000 7,绿色技术进步平均值为1.000 2,绿色技术效率平均值1.005 1。相比于经济发展因素,环境治理和科技投入等绿色发展因素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技术效率和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更显著。从时间特征来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波动的趋势,空间特征来看呈现地区性不平衡的特征。为此,进一步提出要着重关注技术进步,通过减碳技术和减碳设备的运用等,优化电力行业投入产出比,提升电力行业运行的稳定性,减少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波动性等建议。
  • 李岩;郝振华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07): 23-29.
    随着全球国民经济的发展,产业集聚已逐渐向农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延伸。基于不同产业集聚测度方法对比研究甘肃省农业及主要农产品集聚情况,可为地区农业及主要农产品发展布局提供参考。文章选用赫芬达尔指数和EG指数测度了甘肃省农业及11类主要农产品的市场集聚和空间集聚水平。研究结果显示:甘肃省农业及主要农产品的市场集聚度和空间集聚度均呈现出2012—2016年较稳定、2017—2021年明显波浮,其中水果、绵羊毛、中药材、山羊毛、油料和肉类、粮食和奶类等8类农产品更趋于集聚化及区域化,尤其是水果的市场集聚和空间集聚度的增长和波动幅度表现得更为突出,而禽蛋、水产品和蔬菜等3类农产品的表现却不明显。
  • 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化分析
    李首瑞;徐冰
    甘肃科技纵横. 2025, 54(01): 86-94.
    微胶囊材料能够对相变材料的分散性、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进行改善,具有更高的相容性,并且相变微胶囊具有高潜热、高密度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相变涂料领域。全文通过对全球相变微胶囊涂料的专利申请趋势、分布区域、授权专利量、技术功效、转让趋势、申请人构成、专利有效性和专利维持时间等进行系统分析,发现中国相变微胶囊涂料领域的研发速度由缓转快,专利申请数量由少变多,成为全球本领域举足轻重的研发力量。中国和美国为该领域全球申请量最多的2个国家,美国的陶氏集团和中国的河北晨阳工贸集团为其代表的重点申请人。纵观中国重点申请人中,南方沿海省市的申请人数量居多,且企业重点申请人占比较大,授权率较高。尽管中国申请数量较大,但是大部分专利维持年限较短,专利稳定性不高。此外,全球重点申请人的研发重点主要集中在高效、稳定性好、保温性能优异且能耗低、配方简单等方面,其中优异的稳定性能则是全球和中国重点申请人集中关注的研究热点。
  •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郭昌宏;王荣;张进兵;朱利霞;张易勒;张芳霞
    甘肃科技纵横. 2025, 54(01): 43-49.
    聚焦集成电路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以天水华天电子集团(以下简称“集团”)的科技成果转化为例,探讨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及其对企业的重要意义。通过分析集团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方法,取得的成就,揭示出在转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如区域劣势、人才匮乏、资金短缺以及市场环境等问题,从而得出了从政策支持、企业自身能力建设以及市场机制完善等多个维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结论,为集成电路企业提升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推动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 评价与预测
    许爱玲;朱小燕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11): 40-48.
    在新时代大背景下,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要求。基于新发展理念,文章以甘肃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构建涵盖开放创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4个维度,26个指标的评价体系,探寻城市发展中潜在的问题与不足。运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和博弈论组合赋权法对甘肃省2010年、2015年、2020年和2023年的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同时采用GIS技术对甘肃省高质量发展格局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2010—2023年,各市(州)高质量发展水平均有提升,但提升程度有所不同;(2)开放创新、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对甘肃省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不断增加,而共享发展的贡献率在2020年开始呈现下滑态势。
  • 樊博;张卓玲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08): 65-71.
    高价值专利具有高技术价值、高法律价值、高市场价值等重要特性,是甘肃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纵深推进的重要支撑,目前甘肃省存在高价值专利数量不足,转化运营比例低等突出问题,因此对甘肃省高价值专利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甘肃省有效专利及高价值专利进行分析研究,客观阐述甘肃省高价值专利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总结梳理提升甘肃省高价值专利的策略,为甘肃省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提供参考。
  • 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与应用
    张皓依
    甘肃科技纵横. 2025, 54(01): 65-77.
    对利润质量进行分析评价,不仅能够促进企业改进资本结构,而且能够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升资本市场的整体质量。文章以科技型上市企业九阳股份为例,采用德尔菲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分析了科技型企业利润质量影响因素,将利润质量的分析评价确定为获利性、收现性、持续性、安全性、成长性5个维度进行评价及提升策略进行研究,进而提出利润质量内部提升策略。研究表明,九阳股份作为比较有代表性的科技型上市企业,对其进行评价分析,能够为此类上市企业提供借鉴,有利于提升科技型上市公司的总体利润质量和经营管理水平,对于提升国民生活品质,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 蔺国伟;白姝美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07): 30-37.
    近年来,甘肃省凭借其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红色旅游得以迅速发展。为探讨甘肃省红色旅游目的地游客体验质量,文章基于旅游体验理论,采用Kano-IPA模型对甘肃省红色旅游目的地游客体验质量进行测度,提出甘肃省红色旅游目的地游客体验质量优化策略。研究表明:红色旅游目的地可进入性、基础设施、住宿与餐饮条件等体验要素需优先改进;讲解人员服务态度、服务意识、产品原真性、独特性等体验要素可继续保持。研究结论对提升甘肃省红色旅游目的地体验质量,增强红色旅游体验效果具有实践意义。
  • 国际合作研究
    杜佳明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11): 15-25.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对于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由过去注重数量转向提升质量、由过去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充分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但各国对生存发展资源的竞争等因素是阻碍国际科技合作发展的根本障碍,此时新质生产力或可提供破解之路。文章通过厘清新质生产力视野下国际科技合作网络构建的双重逻辑,分析其面临的现实挑战,并借鉴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框架,分析新质生产力视野下中巴经济走廊科技合作的实践。
  • 陈斌;朱宗珍;杨文栋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08): 72-80.
    文章综合研究了金昌市生态环境评估及生境质量的修复策略,针对面临城市化和工业化压力的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有效方案。通过应用InVEST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工业活动和气候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重点关注生境适宜性分析、生境退化评估及生态修复策略。研究表明,金昌市生境质量由高至低分布不均,受到土地利用模式、人类活动强度的显著影响。为此,提出了针对不同退化程度地块的生态修复措施,包括农业生态系统服务策略、边界绿化策略、社区参与策略等,旨在提升生境质量,恢复生态功能。通过生态修复策略的实施,旨在促进金昌市及类似生态脆弱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为未来的生态保护和景观优化提供参考。
  • 评价与预测
    赵蓉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09): 83-90.
    为使论文及其相关评价指标在基础研究评价活动中回归其评价“初心”,更大程度地发挥论文相关指标在绩效评价中的效能,在分析基础研究的内涵与本质以及论文在基础研究系统内外的功能与定位的基础上,重新点明了论文相关指标在基础研究绩效评价中所具有的核心地位—是衡量基础研究绩效最为可靠且最易获得的指标。指出了论文相关指标在基础研究绩效评价实践中使用的问题:“目的”与“手段”“评价指标”与“专家评议”“研究进程”与“实际应用”的3种错位现象,并就此对论文相关指标在基础研究绩效评价中的合理使用与归位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第一,将论文相关指标回归其作为“手段”的本质;第二,多种方法并用,系统展示论文价值;第三,促进评价领域研究成果与实践的衔接。
  •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路径
    王中华;侯宝真;王媛媛;张晓春;李婧
    甘肃科技纵横. 2025, 54(01): 17-28.
    在知识经济的加持下,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企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呈不断增长态势,特别是2009—2023年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具体体现在政策环境优化、认定数量提升、地域领域分布拓展、税收效益提升、创新成果丰富规范等方面。同时,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存在培育发展重视不足、服务水平有限、优惠政策吸引力弱、区域分布不均、研发投入强度不高、整体创新效率较低、创新人才匮乏等发展困境。“扩量提质”是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关键步骤,如何使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方面实现融合化、一体化、持续化发展,成为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实现“扩量提质”的路径选择。
  •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路径
    邓利芳;张相斌;习月;苏加强
    甘肃科技纵横. 2025, 54(01): 29-35.
    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一端连着创新链,一端连着产业链,是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通过梳理近年来兰州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展现状,剖析转化链条上存在的问题,从成果转化机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市场配套服务、中试熟化、融资投资等方面,借鉴国内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挖掘并整合本地资源优势,提出具有针对性、实操性的策略建议,力求打破科技成果转化瓶颈,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质量,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创新活力。
  • 杨文静;张小宁;杨生举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04): 25-33.
    文章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到的970篇相关文献为数据源,基于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1992—2023年科技奖励研究成果的论文发文量、机构、关键词聚类、关键词突现等进行可视化呈现和对比分析,了解国内科技奖励研究的趋势、研究热点和演进分析结果。结果显示,国内科技奖励研究领域发文机构跨区域的合作明显;研究围绕科技奖励政策、奖励成果转化、科技创新发展思路等主题,聚焦科技奖励制度的改革、科技奖励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对基础科学的激励、对工业产权战略的推动作用等方面开展。文章揭示了国内科技奖励研究的热点与趋势,以期对相关研究人员了解最新情况有所帮助。
  • 滕雅琼, 张小宁, 黄磊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01): 10-16.
    为研究G30(甘肃段)科技创新走廊城市科技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关系,文章构建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耦合协调模型,并实证分析2014—2019年8个节点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之间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以及节点城市间的经济科技综合发展耦合协调度。研究发现:8个节点城市内部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能力之间处于高强度耦合状态,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呈波动增加趋势,但整体水平较低,处于耦合协调的第1和第2等级,还未形成良性互动发展;节点城市两两之间经济科技综合耦合协调也不高,处于耦合协调的第1、第2、第3等级。文章从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创新资源布局、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发展4个方面提出推动G30(甘肃段)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和节点城市发展的对策建议。
  • 魏锁鹏;王国斌;陆朴荣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01): 48-53.
    寒冷地区某自来水厂项目,供暖分为4个区域,每个区域独立供暖。1~3区供暖设备采用CO2复叠空气源热泵,4区采用传统空气源热泵。文章从方案选择、运行数据的分析得出结论:经过2个供暖期的实际运行表明,CO2复叠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供水温度65℃,适合在寒冷地区,末端采用散热器的供暖系统;传统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供水温度45℃,适合在寒冷地区,末端采用地板辐射的供暖系统。以上两种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运行效果可靠稳定,既减少了冬季供暖的运行费用,又能够减少碳排放。
  • 张天荣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05): 88-92.
    沥青混凝土路面唧浆、基层开裂反射至路面层病害是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常见病害,采用铣刨重铺的常规方法处治,费时费工、成本加大且对高速公路车辆通行有较大的影响。文章分析了路面唧浆病害产生的原因,简要介绍了高聚物注浆技术原理,材料性能指标及施工工艺。结合工程实例验证了高聚物注浆技术可有效填充路面及基层开裂、局部微空洞,快速恢复路面结构层功能,是处治路面唧浆病害的一种经济、高效的技术手段,对于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减少行车安全隐患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 薛丹阳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05): 1-1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以量化分析的方法客观、准确地评估共同富裕的实现程度显得十分必要。文章针对甘肃省的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共同富裕测度指标体系,并利用科学评价方法对甘肃省近几年共同富裕程度进行监测,发现其发展变化趋势并找到关键影响因素,为全面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讨论了熵权法、TOPSIS法等主要综合评价方法的特点,在建立全面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选用熵权TOPSIS法对甘肃省2016—2022年共同富裕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甘肃省共同富裕程度在这一期间不断提升,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共同富裕表现出一定的韧性。同时,研究也发现受到劳动力流失及一些传统消费观念的影响,甘肃省高质量推进共同富裕还存在着一定制约因素,需要更加深刻理解共同富裕的内涵,收入与保障措施并举。
  • 刘国攀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07): 47-52.
    公路交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研究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性对于推动两者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研究方法测算2011—2020年甘肃省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测算2011—2020年甘肃省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分析影响二者关系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1)2011—2020年,甘肃省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适应度由良好适应转变为优质适应,适应程度高,公路交通可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2)2011—2020年,公路货运量是影响甘肃省公路运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最重要因素。
  • 理论与方法
    门伟莉, 刘义强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09): 1-8.
    对国际数据治理的概念、研究力量和研究主题进行对比分析,认为国际数据治理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数据治理概念框架研究、数据治理范围研究、数据治理流程研究和数据治理有效性验证4个方面,中国数据治理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国际经验介绍与分析、国内大数据相关政策文件分析、领域数据治理实践经验、数据治理技术、数据治理框架研究等方面。文章最后对国内外研究成果时间分布、研究力量分布、研究主题分布和研究的深度及广度进行对比,从研究主体、数据治理利益相关者研究、数据治理规则及研究结论的普适性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趋势作简要述评,为国内数据治理的政策储备和治理规则研究奠定前期基础。
  • 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与应用
    姜玲;王馨丽
    甘肃科技纵横. 2025, 54(01): 50-57.
    庆阳能源资源富集,境内油煤气风光资源共生,是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陕甘宁能源“金三角”规划的重点区域。当前,“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东数西算”四大国家战略集聚,庆阳正处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亟须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文章基于对庆阳市能源化工产业调查研究,从创新政策、项目布局、载体建设、人才引育等视角深入分析能源化工产业创新现状,剖析庆阳市能源化工产业面临的问题挑战,同时围绕优化产业布局方向、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创新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促进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新质生产力,助力庆阳能源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 牛津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02): 80-84.
    引洮二期工程八干渠后段地质条件较差,施工过程中经常发生掉块、塌方等地质灾害,特别是八干渠22#隧洞。文章对工程实例进行对比研究,得到了切合实际、经济可行的处理方案。文章针对引洮二期工程八干渠后段22#隧洞新增斜井上游浅埋饱和洞段运用对比分析法讨论洞顶浅埋洞段塌方处理的几种方案,通过分析得到适合该地质条件、投资上经济、技术上可行、效果更佳的施工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浅埋饱和土塌方洞段适合运用高压旋喷桩方案处理。文章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有效的参考。
  • 李建伟;李滋婷;谢艳艳;徐爱娟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01): 24-29.
    科技创新是影响甘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与核心。文章首先对高质量发展、创新驱动与科技创新三者的关系进行了阐述,然后通过分别以高质量和科技创新为被解释变量的2个估计方程构建联立方程模型,最后基于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对模型进行估计,对2011—2021年甘肃省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2011—2021年,甘肃省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联合内生性,具有相互促进的正相关关系;甘肃省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之间,处于低效率下的均衡状态。
  • 代雪玲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06): 18-29.
    文章从人口、空间、经济、社会、生态环境5个方面构建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综合测度甘肃省城镇化质量,分析区域城镇化的协调发展程度,以期为城镇化高质量推进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城镇化综合指数及5个子系统发展指数均呈稳步上升态势,区域城镇化呈现陇东南地区>中部沿黄地区>河西走廊地区的格局,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2)城镇化质量较高的市州多分布在中部、陇东南地区,城镇化质量较低的市州主要集中在河西地区。(3)研究期内综合协调度由失调型提升至协调型,呈不断向好的发展趋势。未来应继续发挥中心城市的综合作用,持续推进缩小区域差异,加强交流合作互补互助。研究结果可为甘肃省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 周宇航;闫军;旷光莲;刘丹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03): 42-49.
    网络货运是当前物流行业中一种新兴货物运输模式,其不仅推动了物流行业的变革,也给物流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车货匹配环节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整体物流的效能。因此,文章通过文献统计和文献总结分析的方法,系统评述了订单整合问题、车辆配载问题的数学建模及求解算法。研究发现:车货匹配问题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方面的应用尚显不足。文章对两类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做了简要总结,并对车货匹配问题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王玉虎;杨娜;杨家元
    甘肃科技纵横. 2025, 54(01): 36-42.
    兰州兰石能源装备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兰石研究院”)作为兰石集团重大技术攻关项目的牵头组织者,近年来,以“研转并重”为经营思路,创立了集团院+工程院“两院协同”的研发经营模式,在充分发挥集团院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的同时,强化工程院成果转化主战场地位,实现了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相互促进、双轮驱动的良性循环。文章详述兰石研究院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举措,涵盖搭建创新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实施项目全周期过程管理、遴选创新创效团队、组建成果转化事业部、构建多方位激励体系等内容。通过改革实践,多措并举激发员工内生动力,使研究院在保持科技领先的同时,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幅提升,以科技创新引领兰石集团产业升级,有力支撑带动地区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
  • 姚成武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06): 42-49.
    建设生态城市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途径,对生态城市的科学评价与量化管理是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设计实现了基于聚合器微服务的生态城市评价系统,提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循环经济型、景观休闲型、绿色消费型和综合创新型6种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生态城市类型,模拟计算部分城市生态指标单项值和总和值,对生态城市建设效果进行评价排序,全面反映生态城市的建设水平和发展状态,有助于科学准确评判城市生态化建设的问题和差距,从而增强制定提升优化路径的针对性。
  • 赵静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04): 58-65.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路径调度模型,在聚合场景中将深度学习技术应用于流量管理,以解决多路径环境下的数据包调度问题。文章使用了一个多路径快速UDP网络连接协议(MPQUIC)来实现多路径场景中的路径选择,并训练了一个代理人(Agent)来改进最优选择路径的算法,展示了将深度Q网络代理(DQN Agent)应用于数据流量管理问题的优势。实验证明了在实时环境中使用DQN Agent来提高包调度器性能的可行性,以及使用该技术对新的5G网络进行优化的潜力。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多路径调度模型能够自适应地调整路径选择策略,从而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改进的模型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还为实际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国际合作研究
    韦进深;陈虎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11): 1-7.
    科技创新合作是中国与中亚国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中国与中亚国家进行科技创新合作,也是双方基于发展需求,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互利共赢的重要举措。推动地区互联互通建设、科技创新领域的互补性、应对全球性挑战和推动创新发展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科技创新合作的重要动力。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科技创新合作在双边和多边框架内推进,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涉及医学、农业、能源、先进制造、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城市、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在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中国与中亚国家将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合作水平,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大的动力。
  • 区域创新研究
    张雅洁,程晓玲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10): 28-36.
    科技创新要素集聚能力影响着地区科技创新的发展。通过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要素集聚能力指标体系,选取2011—2021年甘肃省14个市(州)科技创新要素指标,运用Dagum基尼系数,对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的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显示:甘肃省科技创新要素集聚格局整体从“一核(兰州)一副(天水)两次(金昌、定西)”发展到“一核(兰州)一副(天水)一带(河西走廊)”,总体呈现出“中强西高东低南弱”的态势,陇中、河西、陇东南三大地区间科技创新资源集聚能力差异是影响不均衡态势的主要因素。
  • 评价与预测
    陈兵建,张巧娟,吕艳丽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10): 60-66.
    依据新发展理念,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维度构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黄河流域甘肃段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时间演变上呈现发展不均衡特征,兰州市、天水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优势明显,其余市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空间演变上表现为总体上升态势,但整体水平不高;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主要受开放程度、创新投入和共享水平影响较大。为推动区域旅游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必须重视顶层设计,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入境旅游质量。
  • 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与应用
    李永妍
    甘肃科技纵横. 2025, 54(01): 58-64.
    随着中国公路养护工程的不断发展,传统公路养护管理模式已难以有效应对养护工程中存在的模糊性及不确定性问题。研究针对甘肃省12个公路养护工程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提取影响养护工程管理的主要指标,建立一套包含合同管理、成本控制、财务效率和资源利用4个一级指标的多层次评价体系,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AHP),建立适用于公路养护工程管理的一种多层次综合评价模型,并对各项指标进行隶属度计算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成本控制对管理水平的影响最大,占总权重的55.8%;同时,合同管理和财务效率在提升管理水平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
  • 产业技术发展
    胡启萌;张秀妮;刘璞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12): 1-8.
    文章旨在通过专利分析,揭示陕西省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并运用SWOT分析法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以促进该产业的创新与发展。研究以IncoPat专利数据库为数据来源,采用技术领域关键词结合生物医药领域IPC分类号的检索策略,对1960—2023年的生物医药数据进行专利检索,分别从数据量、申请主体、优势技术方向对陕西省生物医药专利现状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列举出陕西省生物医药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提出依托秦创原平台实现校地校企合作、强化资源共享与合作研发、举办产业对接交流会、布局研发聚集基地等策略,以提升陕西省生物医药产业的竞争力。
  • 评价与预测
    牛瑞雪,郭映兰,任董莉,马明兰,何瑛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10): 67-73.
    开展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有利于全面厘清旅游资源家底、优化旅游空间布局。为进一步摸清旅游资源存量,全面客观评估旅游资源发展潜力,课题组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标准,对会宁全县旅游资源开展调查评价。此次共普查到旅游资源单体520个,涵盖8个主类,20个亚类和63个基本类。通过旅游资源共有因子评价系统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定量评价,确定为会宁县优良等级资源84个,普通等级资源436个。分析认为会宁县旅游资源总量大、涵盖类型广、人文资源优势突出。针对于此,研究提出加大旅游业态融合创新、深入挖掘资源文化内涵、延长旅游业产业链、创新沉浸式文旅产品等发展建议,以期为促进会宁县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 评价与预测
    刘勇;付英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11): 33-39.
    积极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核心在科技创新,关键在成果转化。高校作为我国重大科技创新策源地,是连接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不可或缺的桥梁与纽带,逐步成为推进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面临着“量少质低”“服务不齐”“协同失调”的困境,亟须突破瓶颈,打通从科技创新成果策源到新质生产力提升的良性循环。该研究以甘肃省为例,在现状分析基础上,深入剖析其典型转化模式与服务模式,从转化质量与动力、服务能力、产学研协同及政策支撑等4个维度,精准研判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核心症结所在,并相应提出相应突破路径,为推动高校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决策支撑。
  • 杨生举;任蕾蕾;冯小红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08): 55-64.
    针对目前甘肃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发展关键因素研究不足、园区创新能力发展路径较为模糊、缺少对应的理论决策依据等问题,选取甘肃省8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16—2022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建立园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文献归纳法、熵权-TOPSIS模型对园区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研究。利用障碍度模型探究园区创新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出农业园区创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农业科技创新不足、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农业产业链不够完善等,提出完善研发投入政策保障体系、优化资源配置集聚创新资源、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等对策建议。
  • 科学数据监测与分析
    马丽荣
    甘肃科技纵横. 2024, 53(12): 74-78.
    近年来,各类自然灾害频发,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稳定发展。面对应急事件的突发,应急物流配送中心建设越来越重要。突发事件具有模糊性、偶发性、异常性等特点,使得应急物流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具有很大的复杂性。作者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性地从最小费用最大覆盖原则出发,结合改进的重心法对突发事件应急物流配送中心进行选址研究,通过结合突发区域的实际情况对模型求解,不仅克服了传统方法在处理复杂情况时的不足,还为应急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提供了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参考依据。